山西太原延长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执行橙色响应
一名西藏反抗者後來回憶起這件事,藏人和漢人之間爆發了「大規模的戰鬥」,使河水「染紅了血」,天空「因爆炸和槍聲變黃」
近年來馬來西亞出現排斥中國大陸的聲音,與部分馬來西亞華人的「大中華情節」有密切關聯國際政治現實一再上演的,就是「沒有永遠的敵人,也沒有永遠的朋友。
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全球之後,一方面,由於全球化所形成的綿密跨國生產供應鏈因各國封城停工受到阻礙,各國不少產業都面臨缺少原料、缺少關鍵零組件的窘境,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政治干擾可能來自於各國政府想要自給自足的決心,也可能來自於西方國家與中國對立關係下廠商必須選邊站的風險。經濟不再只是經濟,政治也不再只是政治,生意人必須要越來越懂政治。另一方面也必須針對萬一國際風向轉變,世界各國與中國關係重修舊好,台灣又回到邊陲地位、並可能受到報復做出部署。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,受疫情影響越深的國家,成為越大的苦主,因此對於切斷與中國的連結、並培養自給自足的產品供應鏈,展現出越強的動機與決心。
若是疫情持續延燒,各國面臨的經濟困境持續,則全球化趨勢越有可能被迫反轉,各國必將認真考慮培養相對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,切斷對於全球供應鏈與中國的依賴。」因此,台灣政府必須持續敏銳觀察國際的政治風向與決心,一方面為全球化反轉之可能性作準備,為台灣產業提升自給自足的能力進行部署。現在台灣栽培的打拋越來越多,而且打拋很好種,一點也不會不適應台灣的氣候。
五、台灣的泰式料理店吃不到真正的打拋,這也是天大的誤解。2013年我首次在台中第一廣場見到販售新鮮打拋葉。還有很多台灣誤解的東南亞香料,下次再寫。台灣早就很多泰式料理店使用真正的打拋去做料理了。
而且肉不一定要剁成碎末。我的書《舌尖上的東協》附錄裡的餐廳,就有使用真正打拋的。
就像台灣最大泰式料理連鎖店的名稱瓦城,其實是緬甸曼德勒的舊稱。沒錯,就是一種羅勒,跟九層塔很像的植物。前陣子關於「打拋」,吵得沸沸揚揚。四、打拋不是只能做打拋豬,還可以打拋牛、打拋雞、打拋皮蛋
陳凱翔也提到,北車大廳禮拜天有很多印尼的移工聚集在這,他們難得放假和朋友聚在一起,除了一起吃東西、開直播,也有一些自組的社團會在那一起看書,一起創作音樂、練團,對他們來說是個放假很重要的地方。台鐵局稍早也發表聲明,表示目前正在研議規劃,未來疫情解禁後之開放方案。2017年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在文化部金鼎獎頒獎典禮上評論,許多台灣人周末坐在台北車站大廳,「台灣人是不是越來越像外勞了呢?這是不是一個教養的問題,還是一個服務的問題?」當時曾引發熱議。陳凱翔也觀察到,有越來越多年輕的台灣人也會在那和移工聊天,有想學語言的,有想了解移工背後故事的,這裡是個移工和台灣人接觸很好的窗口。
Photo Credit:關鍵評論網/吳象元 2016年,在台穆斯林慶於台北車站慶開齋節,北車中庭湧入五萬人。(以下內容原刊於2020/5/18) 後疫情時代:台鐵擬不再開放台北車站大廳「席地而坐」,你怎麼看? 因應「COVID-19」(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,簡稱武漢肺炎)疫情,台鐵自今年2月29日起,禁止民眾於台北車站大廳席地而坐及群聚,原規劃至4月30日為止,再視疫情狀況另行公布開放時間,不過18日傳出台鐵局擬順勢規劃未來不再開放,引發討論。
台北車站大廳作為民眾社交的場域,過去也曾引發討論。但隨著疫情逐漸平穩,交通部日前也提出鬆綁計畫,初步規劃自6月1日起,在能維持社交距離的前提下,放寬台鐵、高鐵車內飲食,更預計從8月1日起全面解除台鐵及高鐵的飲食管制,同時恢復車上販售商品及包含便當,取消台鐵及高鐵類梅花座以及解除桃園機場航廈出入口管制、公共空間重新開放等。
台鐵也提醒,因目前仍在防疫期間,台北車站大廳仍然禁止席地而坐及群聚活動,請民眾配合遵守規定。不過《聯合報》報導,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表示,北車大廳開放後,地板是否如既往讓人地而坐,正在評估。等疫情確定結束後,也能及早讓一切如常。Photo Credit: 施牧之 提供 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這樣的政策,適逢穆斯林齋戒月即將在月底結束,5月24日將是開齋節,往年不少移工都會在北車大廳聚會慶祝,如今因疫情不開放席地而坐,這樣的慶祝傳統將走入歷史,除讓不少移工表達惋惜外,也引發正、反兩面的討論。(2020/5/19 10:34 更新交通部長林佳龍、台鐵局說法) 台北車站大廳向來是許多遊客、移工聚集的地方,因應疫情台鐵自2月29日起禁止民眾「席地而坐」,不過昨(18)日傳出台鐵擬在疫情結束後,順勢不再開放,可能永遠禁止民眾席地而坐,引發討論。不過也有民眾認為,台鐵想要永久禁坐,沒有不對。
也強調車站的公共空間,應在符合疏運及安全的前提下,盡可能提供包括移工在內的所有民眾共享,同時應避免標籤化特定族群。台鐵局表示,台北車站為全台第一大站,台北站區每日進出約50萬人次,如何在提供旅客舒適便利旅運空間的同時,兼俱尊重各族群多年來自然形成的使用習慣,台鐵局將多方徵詢各界意見。
因為現在旅客選擇坐地板,很大原因是椅子太少。馮輝昇也表示,台鐵從未提供過「席地而坐」服務,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現象。
林佳龍表示,車站大廳是公共空間,來來往往的行旅或站或坐,就是最美的景色。而是對於剛到台灣、語言還不通的移工來說,台北車站是最簡單、容易到達的地方,有些移工在桃園、有些在新竹,約在這裡搭火車就可以到,不用再搭公車或捷運。
台鐵也表示,車站大廳沒有民眾席地而坐,感覺起來環境也不會這麼凌亂,若民眾未來有等待需求,台鐵在付費區域有擺設足夠座椅。有人支持,也有網友不滿,在臉書上發起5月23日「坐爆台北車站,野餐唱歌靜坐躺臥皆可」,要求台鐵開放大廳。台鐵強調,國家任何室內場站都未提供席地而坐的服務。台北車站售票窗口原本在中庭的位置,2011年9月19日移至西側,騰出中央區域做為開放空間使用,鋪上黑、白相間的地磚,旅客購完票等車之際會坐在地板上,移工於假日時也常以此處為聚會場所,近十年來成為北車大廳的另類特色。
《聯合報》報導,有民眾認為,車站本來就不該是任何人遊憩場所,不論這些人是誰,都不應該占據公共空間,身為旅客,會捍衛車站使用的權益。希望若移工朋友有群聚需要,希望移到室外不要在室內。
但也有民眾指出,如果未來不開放讓人坐下來,建議台鐵要在兩側增加至少一倍的椅子。《自由時報》報導,台鐵否認該政策對移工朋友不友善
《聯合報》報導,有民眾認為,車站本來就不該是任何人遊憩場所,不論這些人是誰,都不應該占據公共空間,身為旅客,會捍衛車站使用的權益。因為現在旅客選擇坐地板,很大原因是椅子太少。
台鐵也表示,車站大廳沒有民眾席地而坐,感覺起來環境也不會這麼凌亂,若民眾未來有等待需求,台鐵在付費區域有擺設足夠座椅。2017年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才在文化部金鼎獎頒獎典禮上評論,許多台灣人周末坐在台北車站大廳,「台灣人是不是越來越像外勞了呢?這是不是一個教養的問題,還是一個服務的問題?」當時曾引發熱議。台北車站大廳作為民眾社交的場域,過去也曾引發討論。陳凱翔也提到,北車大廳禮拜天有很多印尼的移工聚集在這,他們難得放假和朋友聚在一起,除了一起吃東西、開直播,也有一些自組的社團會在那一起看書,一起創作音樂、練團,對他們來說是個放假很重要的地方。
有人支持,也有網友不滿,在臉書上發起5月23日「坐爆台北車站,野餐唱歌靜坐躺臥皆可」,要求台鐵開放大廳。馮輝昇也表示,台鐵從未提供過「席地而坐」服務,是自然而然發生的現象。
不過《聯合報》報導,台鐵局副局長馮輝昇表示,北車大廳開放後,地板是否如既往讓人地而坐,正在評估。等疫情確定結束後,也能及早讓一切如常。
不過也有民眾認為,台鐵想要永久禁坐,沒有不對。希望若移工朋友有群聚需要,希望移到室外不要在室內。